「《科幻文學概論》讀後雜感」之讀後雜感

看了TG兄的「《科幻文學概論》讀後雜感」,到留言板發現前一篇的留言討論,是遠在2002年的,我是不是來晚了?!

文中說到國內被劃分為理與文兩個區塊,理者有科學知識但文筆一般,文者有文筆但卻科學觀念,所以造成了本土科幻作品無法風行。

我依稀記得,Star Trek系列中提到,未來的人類社會中,是沒有金錢這東西的。如果是這樣,為什麼缺乏科學知識的文法商者,何不創作一個沒有金錢的社會?描寫這社會的經濟是如何運作?法律將會發展到什麼狀況?沒有金錢,那經濟是如何進行的?…….

但我想這也是有其難處,因為這些的種種,也需要先了解未來科技的影響,例如網際網路的出現,電子商務的風行,這些都影響了現在的商業運作模式,讓以往只足於區域運作的資源,變成可以全球化的運作,但也帶來了全球各地的競爭者。

這一類型的預言書籍很多,類似作品有烏托邦三步曲(《1984》、《我們》、《美麗新世界》),其他非小說類則有John Naisbitt的《大趨勢》及韓第的《大象與跳蚤》等,非小說類的作品幾乎在排行榜上都可以看得到,市面上絕不缺,而我們所缺的,是將這些出色的非小說類的提材小說化。不過,我的意思並不是要文者寫出John Naisbitt等大師級的作品,主要是希望文者以自己對某項題材的未來走向、趨勢的看法,將之故事化、小說化。

其實張系國教授的作品集《星雲組曲》 中的十部短篇,科學的成份佔了極小的部份,張教授抓著了一個科學假設,然後再賦予這假設會在未來社會中所產生的影響。例如《望子成龍》中的人工受孕,張教 授並沒有大肆在技術上做文章,而是著重於人工受孕技術對未來社會所產生的可能狀況。另外以遊記格式所寫成《銅像城》,看起來也比較有《魔戒》的玄幻味道。

不過,我想,如果要比較正確的推論未來可能的景象,各領域的知識是必定需要具備的,或者說是對各領域知識的興趣吧!